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传统建筑营造研究与发展小组”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题字
营造小组成立大会圆满举办
成立大会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参与大会的嘉宾包括首规委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处长倪锋、 东城区文联书记张志勇、北京市规自委东城分局副局长李淳、东城区国资委副书记肖燕、北京市规自委西城分局副局长尚伟、西城区国资委副主任葛鲁军、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李增强等,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边兰春、《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主编马炳坚、北京园林古建公司原总工程师刘大可、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戴俭、北京筑合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林楠、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张勃等营造小组专家全部与会。
成立大会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化云主持,于秘书长介绍了营造小组成立的历程,并表示营造小组的宗旨是团结传统建筑领域的各位学者、工匠及爱好者,将本领域工作做得更具学术性和实践性,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与首规委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处长倪锋为营造小组正式揭牌,并授牌予营造小组秘书长刘军。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强调名城保护中传统建筑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建筑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在中华大地经过几千年形成建筑、院落、城市的格局实数不易,希望通过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汇聚有识之士,借助京诚集团清化寺“工匠营”将传统建筑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开展起来。请各位专家学者多为营造小组多出主意,增加营造小组力量。
北京筑合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林楠表示非常关注传统建筑的发展,当代社会,历史建筑一面需要传承与保护,一面需要利用与发展,两方面需要并驾齐驱。经过近些年在国家的规范与约束下,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也得到了有效执行。但在利用与发展上大家关注还是比较少,营造小组的成立需要把传统营造工艺传承下去,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发展。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加入到营造小组当中来,共同推动传统建筑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希望营造小组扎实工作、务实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主编马炳坚表示营造小组成立后,将研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风貌保护前提下有关传统材料和工艺创新的科研推广工作,同时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区域资源,以求开创更新、更广泛的工作局面。风貌问题是老城保护的前提、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记忆与乡愁是依托传统建筑技艺与材料营造的建筑风貌和环境而存在,因此,保护好城市风貌就应该保护好传统技艺和材料。
北京园林古建公司原总工程师刘大可表示古代文明伴随着古代文化,人类发展进入现代文明,同时也诞生了现代文化,当古、今文明与文化发生碰撞时便出现了问题,古代建筑营造工艺用到现在将面临环保问题,在传统建筑领域,传统文化确实遇到了现代文明,从宏观角度考虑,现代文明需要包容传统文化,否则,就无法形成现代文明,此过程不能等待,需要发展,传统文化应以开放的方式融入到现代文明当中。
北京京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春军表示在老城保护、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各位专家共同努力为北京的发展和风貌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京诚集团“工匠营”至今已经进行了60余次讲座,在座专家许多参与其中,讲座夯实了京诚集团的队伍在传统营造方面的基础知识,为未来老城保护过程中的做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首规委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处长倪锋强调营造小组的成立昭示着未来传统建筑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灿烂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北京老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传统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传统建筑的研究与发展能做得扎实,未来的文化文明也将更加灿烂。
营造小组秘书长刘军进行小组成立工作汇报,宣读《营造小组简则》。
会上宣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课题研究》正式启动,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和北京京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北京清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执行。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于化云与北京京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春军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专家合影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