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年会暨营造传承学术论坛召开
为北京核心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营造小组在2024年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2024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传统建筑营造研究与发展小组2024年年会在石景山区规划展览馆举行,同期举办核心区责师工作学术交流会与营造传承学术论坛。马炳坚、戴俭、林楠、韩扬、侯兆年等营造小组专家及秘书处全体成员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年会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周乔欣主持,首先介绍与会嘉宾。简要介绍营造小组一年的发展,专家成员由成立之初的39名增至54名,包括新聘请的侯兆年老师在内,领衔专家已经增至10名,新聘副秘书长两名。综述如下:
市规自委石景山分局局长龚钊致辞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石景山分局局长龚钊首先对营造小组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石景山区拥有八大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希望通过营造小组年会暨营造传承学术论坛,共同探讨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新路径,为石景山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提出专业建议,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营造小组秘书长刘军做年度总结及未来计划
秘书长刘军首先回顾了营造小组的成立过程与初衷。过去的一年是营造小组在全体专家、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出版营造技术图解。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委托营造小组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课题完成结题,《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营造技术图解》编辑完成,正式出版。
研究老城小市政。首规委办名城处委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历史街区完善小市政对北京老城防洪排涝的影响研究》完成结题,课题主要探索实现千百年来胡同百姓户内如厕的实施路径,综合考虑汛期“院落内涝”“室内返水”的应对策略,为胡同百姓的“厨卫入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防治历史建筑白蚁。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委托的《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白蚁受灾区域防治试点服务》完成结题。
除此之外,营造小组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多次组织调研活动,为政府、国企提供专业咨询。
展望未来,营造小组将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在北京核心区范围内开展更加广泛全面的规划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传统建筑相关研究,梳理国内传统建筑领域的产业链条,系统筹划中国建筑文化走出去。团结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创保护更新、更广泛的拓展工作局面。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化云总结发言
于化云副理事长对社会各界为营造小组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简要回顾了与营造小组的不解之缘,营造小组的成立得到规委多位领导的支持,学会有众多专家学者希望为北京核心区建言献策,基于此,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营造小组成立起来了,希望营造小组能加强组织建设,吸纳更多专家学者,不仅聚焦纵向,还应发展横向,让专家们充分发挥各自力量,将研究工作铺展开来。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玉凤表示基金会始终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在营造小组成立时便开展相关课题合作的原因。书籍在出版后免费捐赠给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充分发挥了项目的公益价值,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于化云副理事长向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侯兆年颁发领衔专家聘书
营造小组领衔专家马炳坚、侯兆年向新聘核心专家万彩林、郑晓阳、赵庆隋、崔利民、董峥等老师颁发聘书
营造小组领衔专家戴俭向新聘专家甘振坤、朱兆阳、邢航等老师颁发聘书
营造小组领衔专家林楠向新聘副秘书长李海霞与杨安琪两位老师颁发聘书
年会合影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