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师在核心区街道的实践

2024年12月27日,营造小组年会期间举办核心区责师工作学术交流会,交流会由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王新征主持,王新征院长首先邀请两位责师代表作主题分享。与会专家对责师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熊 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方寸乾坤-大栅栏责师扎记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熊文代表大栅栏责师团队分享了《方寸乾坤-大栅栏责师扎记》。熊文老师先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将实验室与教室搬入大栅栏,建立人本街道实验室开展人本调查实践与规划设计历程。其次从慢行指数评估与慢行友好街区建设、街巷院屋数据平台与风貌保护牌匾管控、四全(全样本、全流程、全系统、全社会参与)公众参与和厂甸小区更新、控规宣传实施与胡同织补净化四个方面介绍了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党建合作怎样引领老街区发展与老字号振兴。着重交流汇报了大栅栏儿童友好街区建设进展,儿童责任规划师实践成果与通学友好共识,通学指数评价及其通学路设计探索。最后指出,历史街区人本治理亟需要关注安全防灾、慢行交通、新质业态、有尊严的居住等焦点问题,更需要开放包容、交叉创新与国际合作,北工大责师团队将在市规自委与西城分局指导下更深度服务街道,将有人情味和接地气的更多设计完成在居民身边。

甘振坤: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硕士生导师--以人为本的城市遗产地活态保护与可持续营造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硕士生导师甘振坤代表天桥责任多师团队进行了题为“以人为本的城市遗产地活态保护与可持续营造”的分享。首先,诠释了城市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指出其保护不仅涉及物质空间的保存,还包括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凝聚力等社会层面提升;接着,从小微公共空间治理、院落人居品质提升、“政-企-责师”多方协同、校地融合社区营造、文化展示阐释创新5个方面,阐释了以天桥责任多师团队的工作理念与方法成效。最后,提出城市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应当以人为本,空间及建筑是设计对象,但更是治理工具。责任规划师制度在城市遗产保护更新中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通过多领域交叉的“责任多师”队伍建设,为基层提供了全面的智力支持,实现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规划实施的创新。两位责师分享后进入讨论环节,多位与会专家围绕责师工作展开讨论,气氛热烈。

冯斐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

首先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总师冯斐菲发言,作为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委会主任,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北京是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责师制度的城市,全市共计72家设计单位,302个团队,1100多名责师参与其中,核心区32个街道,便有32个团队,责师制度已然成为全国规划制度方面的标杆。责师工作更注重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责师需要深入调研,扎根基层,发现问题,听取诉求,进行反馈。在规划审批环节,责师需要参与,为基层出谋划策。在北京核心区,责师不仅是老城保护的实践者,还是老城保护的宣传者,鼓励民众参与,更加便于社会治理。在责师履行职责的同时也锻炼了规划行业队伍。每一个责师负责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不是全能的,所以他们也需要有团队的技术力量来支持,所以有了专班与学会的专委会,专委会会针对责师进行多种多样的课程培训,为了加大对责师工作的支持力度,建议学会各专委会增强协同联动,营造小组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为核心区32个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展开培训与技术支持,而责任规划师又能为营造小组专家们提供实践场所。

张越: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越表示北京老城保护工作是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汇聚多专业统筹协同合作的整体工作,在面对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时,保护需要偏保守,但面对不同的事情,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需要有弹性,刚柔并济地妥善处理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营造小组应发挥平台优势,在组织行业互动时,有意识地促使大家形成一定的共识,探索老城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

崔利民: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城市所所长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城市所所长崔利民从房山区佛子庄乡的责师工作缘起回忆起郭黛姮老师对传统营造的造诣。作为责师,当遇到发洪水时,第一时间就进村开展工作了,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跑遍了佛子庄乡的所有村落,很惊奇地发现每个村子的老村核心位置水线都没有上,有的村落基础设施没有受到灾害影响,由此可见,从规划选址上,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古人的智慧。对于核心区,以前的修缮技术与精细化程度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对于还未曾修缮过的建筑,建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精细化的测绘工作后再开展具体的修缮工作。

宋苗苗:北京大栅栏永兴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北京大栅栏永兴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苗苗表示对于国企在北京老城开展保护更新工作时,需要依赖总规落地时的政策,不然保护更新工作没有抓手,而在具体落地时,国企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面临的困难通过责师渠道向上反映。面对腾退房屋,如何将这些腾退后的闲置空间进行再利用,使得所属片区重新焕发活力,通过与规划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在大栅栏观音寺打造了第一个共生街区,得到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林楠:北京筑合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北京筑合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楠总结发言时高度评价核心区责任规划师工作,做分享的两位责师所属区域均在北京老城的南城,南城相对北城更加破旧,基础条件亟待完善,两位责师分享了很多可持续的一些措施,承担着规划师与建筑师的双重角色,值得从业人员认真学习研究。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888-8888